在养脾之前,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脾在哪里?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,有人说,脾不就在左肋下吗?不完全对。这个部位是西医讲的“脾脏”,而不是中医所讲的“脾”,虽然只差一个字,区别却很大。中医的“脾”是整体的功能概念:仅仅就部位而言,整个腹部都属于中医认为的“脾”呢。
西医的脾脏:不太重要的器官经常听兑有人因为车祸、撞击等原因造成脾脏破裂,做了全脾切除手术,不但命保住了,而且康复后照样活得有滋有味。而人如果离了肾、心、肺等重要脏器,却肯定无法生存下去。
从西医的角度,脾脏确实是一个无关生死的器官,它位于左上腹,在胃的背面,形状为扁椭圆形或条索状等,呈暗红色,质地软而脆,当局部受到暴力打击时容易破裂出血。
西医认为脾脏主要有四大功能造血功能
脾脏是胚胎阶段重要的造血器官,人成年后,脾仍存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,当身体严重缺血或处于某些疾病状态时,脾脏可以产生红细胞、血小板等满足人体需求。存血功能脾脏是血液(尤其是血细胞)的重要储存库,当某些紧急状态(如急性大失血),脾会收缩将血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之中。
滤血功能
脾脏是血液有效的过滤器官。血液中的细菌、异物、衰老的细胞等在流经脾脏时,可被脾脏中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。脾脏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隔之间,恰与第9一11肋相对,长10一12厘米,宽6一8厘米,厚3一4厘米。正常情况下,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。
免疫功能
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,当人体受到外界病毒、细菌等侵害时,能发挥十分重要的免疫作用。如果摘除了脾脏,可能会导致爆发性感染。
中医的脾中医的“脾”和西医的“脾脏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无论是功能、部位、形状全都不同。中医的脾,是“心肝脾肺肾”五脏中的一员,是一个整体的概念,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器官。单从部位来讲,腹部的几乎所有器官,包括胃、小肠、大肠等等,都有部分涵盖在中医的“脾”中。就重要性而言,中医认为:脾为后天之本,也就是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根本,十分重要。养好脾,是养生中的重中之重。中医认为脾有三大主要功能:主运化、主升清、主统血,与阴阳、五行以及五脏六腑相辅相成。
脾主运化
我们吃进去的食物,通过肠、胃等器官的消化,转变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微小的粒子(中医称之为“水谷精微,"),这个过程称为“化”;营养被吸收后,通过循环系统送到身体各个需要的部位,这个过程称为“运”。中医认“运”和‘化”全部由脾负责。脾虚,则会导致人身上没劲儿、营养不良、虚胖等。
脾主升清
脾的升清,可以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而不下垂.若脾气不升,会导致人头晕、神疲乏力、泄泻等,严重者还可翻兑肛,内脏下垂等。
脾主统血
“五脏六腑之血,全赖脾气统摄”,也就是说,脾负责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出。如果脾统血的功能不足,人就会出现气血两亏,从而血溢脉外导致出血,如月经量多、尿血、崩漏、肌肉皮下出血等。